在共享出行的大背景下,顺风车这种便捷又经济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人用。但围绕定价的争议也不少,尤其是电车跑顺风车时,高速费该不该收、定价得涵盖哪些成本,成了吵得最凶的事儿。
顺风车本意是车主顺路带人,共享资源、分摊成本。可实际运营里,成本界定特别复杂。直接成本上,电车虽说不用油费,但充电费得算,高速费更是额外支出。现在平台对高速费规定不明确,由车主和乘客让协商,乘客和司机常为这吵起来。
而且,车辆损耗要不要考虑?不管电车、油车,轮胎、刹车片这些损耗,也是笔钱。还有接送乘客的时间和精力,车主得绕路、高峰堵车,这些隐性成本,都实实在在增加了出行负担。一喂顺风车车主论坛内,有车主反问,若是行程内只算电费,一趟单程100公里的行程,电费可能就十几块,哪位车主会穷到去分摊这十几块的电费去浪费时间接个陌生人在车里叽叽喳喳。
展开剩余43%就像有回,乘客花了 322.2 元,发现司机开电车走国道,气坏了,觉得电车没油费,不走高速还不提前说,骂司机 “太损”。
司机也委屈,说 322 元是平台收的路费,自己到手没多少,还强调平台规则里,高速费得协商,顺风车没服务时效,只保证送到,要是觉得高速费该司机出,那平台该把高速费选项藏起来,想要好体验不如打网约车 。这事儿里,乘客盯着电车 “成本低”,觉得不该多花钱走高速;司机得算各种损耗、时间成本,希望乘客理解。
顺风车定价不能只看电费、路费这些直接成本,得把显性和隐性成本都算进去。定价太低,车主白忙活,慢慢就不想接单了,最后乘客也没车坐;定价太高,顺风车没了价格优势,乘客肯定也不乐意。
平台是否能搞科学点的定价机制,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区、时段的需求和成本,动态调整价格,高峰、偏远地区就适当涨涨,弥补车主额外付出;平峰、热门路线就低点,吸引乘客。车主接单前也得和乘客好好沟通,把行程、费用说清楚 。顺风车应该是既能让真正空载顺路的车主有接单想法,又能让乘客真正省到,一举两得的事,而不是一方去无底线的迁就另一方。
发布于:浙江省撮合网配资,加杠杆买股票,股票杠杆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