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朝
自己动手干吧——这就是我们的想法。
1939年2月2号,中共中央在延安搞了个党政军一起参加的生产大会,这就算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始了。在那个大会上,毛泽东讲了12点,说生产运动有多重要、该怎么做。他大声问大家:“敌人围着我们,不让我们买东西,咱们是等着饿死?还是散伙?要不就是自己动手干?饿死?没人愿意。散伙?也没人愿意。那咱们就自己干吧!这就是咱们的决定!”
从1月17号到2月4号,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开了第一届参议会。会上,边区的头儿林伯渠说要搞个大生产活动。到了2月4日闭幕那天,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上台讲了话,他喊话给边区的军队、单位、学校,让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紧接着,陕甘宁边区的党委和政府就发了份《赶紧搞生产的通知》。
6月10号,在延安的高干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提醒大家:“吃饭可是头等大事”,得“靠自己的力量战胜难关”,他呼吁“只要有可能,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机、什么形式,都要大力发展老百姓还有机关、部队、学校的农副业、工业和合作社,自己动手解决吃饭、穿衣、住房、日常用品这些问题,至少也得解决一部分,好渡过经济难关,给抗日战争帮忙”。
11月8号,绥德警备区热热闹闹地开了场大会,欢迎第三五九旅从抗日战场上凯旋。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还特别给他们送了两面锦旗,一面写着“党军的榜样”,另一面写着“战无不胜的铁军”。之后,第三五九旅就接手了原本由警备第六、第八团负责的黄河守卫工作。他们旅部搬到了绥德,第七一七团去了吴堡,第七一八团到了米脂,骑兵大队则驻扎在了瓦窑堡那片地方。
三五九旅为了实践自给自足的农耕方针,搬到了南泥湾驻扎。
1940年2月10号,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出了个通知,让各部队既要打仗,又要种地,还得学习。接到这个通知后,第三五九旅一边守着河边防线,一边就按照通知的意思,在当地开始搞起了生产活动。
4月份,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乐天宇,在建设厅工作时想了个主意,写了份《森林考察计划》。边区政府看了觉得不错,就批准了。于是,乐天宇6月14号带着考察团从延安出发,去陕北好多地方实地看了看。到了7月30号,他们满载而归,带回了2000多件重要的植物样本。考察团发现有个叫烂泥洼的地方(后来朱德说叫它“南泥湾”更好听),那儿能耕的地有好多,大概一百万亩呢,其中平坦的好地就有一万五千亩,剩下的全是大片森林。他们觉得这儿特别适合开垦。
9月2号,朱德带着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等人去了延安的西川和南泥湾看了看,觉得南泥湾挺适合军队开垦种地的。回来后,他就跟党中央和毛泽东说了说考察的情况,还建议让三五九旅去南泥湾开垦。毛泽东一听就点头答应了。
那时候,定边地区在边区政府的带领下,打盐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盐田的面积也飞快增长。从1940年下半年起,边区政府想了个新办法,就是让军队主要负责产盐,盐民们帮忙,这事儿交给了中央军委后勤部来管,还派了部队去干活。秋天一到,第三五九旅四支队的一千二百多人,在支队长苏鳌和政委龙炳初的指挥下,来到了长城边的定边县盐场堡花马池盐湖,开始守卫并打盐。
旅部另外组织了800人,在绥德西川的蹄沟地方建了个煤盐管理站,他们做的煤和盐,不光自给自足给部队用,还卖到了绥德、米脂以及黄河的两边。
12月头上,三五九旅的七一七团接到了命令,去了临镇驻守。他们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加固边区南边的防线,确保延安和整个边区的安全;另一个就是在南泥湾那块地方,按照屯田的政策,动手搞起生产来。
今年,绥德建起了三五九旅的第一个纺织厂,由刘韵秋来当厂长。王震旅长给它取了个名儿,叫“大光纺织厂”。
短短几个月,你们就让南泥湾焕然一新啦!
1941年春天3月份,三五九旅的队伍来到了南泥湾。其中,七一八团在马坊安顿下来,旅部连同特务团则去了金盆湾,第四支队和骑兵大队则在阳湾扎了营。
4月份,第三五九旅的军政委员会开了个会,商量怎么自己搞生产、谁来带头、生产要注意啥、怎么卖东西这些问题。最后决定,每个旅团都要搞个生产小组,营和连里还特地挑了个副营长、副连长来管这事。他们一边忙着挖窑洞好有个住的地方,一边还去找适合种地的地方,学怎么种地,还动手做农具。全旅的战士们都大声喊着:“锄头和枪一样重要,自给自足保卫党中央!”从旅长到每个战士,还有干杂活的人,全都被分到了生产小组里,每个人都有生产任务,都忙着开荒准备种地。
7月份,八路军的炮兵团搬到了南泥湾的陶宝峪。朱德去南泥湾看了看情况,晚上就在炮兵团住了下来。他又去了第七一八团,瞧了瞧战士们种的稻谷、苞米和青菜,还看了他们养的猪、鸡,以及新挖的地洞。碰到团里的领导,他乐呵呵地说:“才短短几个月,你们就把南泥湾变得大不一样了!”
10月份,国民党的新编二十六师何文鼎部队,那时候在绥远的伊克昭盟,也就是现在的鄂尔多斯,他们往南打,目标是陕甘宁边区的三边,就是定边、安边和靖边这三个地方。接到命令后,第七一七团和旅骑兵大队在10月29日从临镇出发,赶去三边。到了那边,他们和第三五八旅的七一五团、第一二〇师的炮兵营,还有留守兵团的警备二团、保三团、骑兵团一起,组成了一个野战部队,王震当司令员。大家一起努力,最后打破了国民党军的计划。
12月,中共中央呼吁大家自力更生,各个抗日根据地迅速行动起来,大力开展生产活动。毛泽东给这次活动写了句话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干,吃穿不用愁。”
今年,全旅一共开垦了11200亩田地,收获了粮食1200石,蔬菜达到了164.8万斤,还养了2000头猪。
推行屯田做法的佼佼者
1942年4月十几号的时候,朱德和贺龙在王震的带领下,去看了南泥湾的农场、工厂,还有在那里劳动的第三五九旅等队伍。朱德夸南泥湾建设得非常棒,简直就像“陕北的小江南”。
7月份,朱德请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等人一块去南泥湾看看,他还写了首诗《游南泥湾》,夸南泥湾美得就像江南一样。
8月份,三五九旅的七一九团去了南泥湾,他们在九龙泉安了营扎了寨。
9月份,三五九旅的战士们纷纷投入训练热潮,大家都想成为像贺龙那样的投掷高手和射击能手。
12月12号,三五九旅继续下功夫落实种地自给政策,打算在1943年新开垦3.9万亩土地。同一天,《解放日报》上发表了篇文章,标题是《大力推广南泥湾做法》,说三五九旅在执行种地自给政策上是大家的榜样。
12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高干会议上,毛泽东自己动手,搜集并整理了关于经济和财政的历史及当前资料,为大会准备了一份长报告,题目是《聊聊经济和财政的那些事儿》。报告里,他大大夸奖了第三五九旅,说他们在保卫边区上,不光政治上、经济上得力,还解决了边区的大笔财政开支,帮了大忙,真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块金字招牌。
今年,三五九旅搞起了三个生意:卖盐的公司、生产加工厂和运输队;还建了13个厂子,做纺织、皮革、肥皂、榨油这些活儿;另外,他们还开了好多饭店、商店、军人服务社、旅馆啥的,这些店在陕甘宁边区到处都能见到。
今年,全旅一共开了26800亩地种庄稼,收获了粮食3050石,蔬菜360万斤,还养了1983头猪。
得到了毛主席亲手写的表扬旗帜和证书
1943年1月9号到14号,延安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高级别干部会议。会上,特别表扬了在边区大生产里干得很出色的3个集体和22位干部,给他们发了由毛主席亲手写的锦旗或者奖状。毛主席给第三五九旅写的是“他们是发展经济的尖兵”,给旅长兼政委王震写的是“很有创新精神”,给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写的是“实实在在,不自私”,给旅供给部政委罗章写的是“自己先做好榜样”,还有给第七一七团政委晏福生写的是“严格执行屯田政策”。
2月4号,中央军委政治部电影小组播放了讲述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的纪录片《边生产边战斗》,朱德、叶剑英、贺龙、徐向前等领导都来看了。在这片子放映前,毛泽东还特意写了句话:“自己动手,衣服食物都不愁”。影片的讲解词里头,头一回提到了咱们说的“南泥湾精神”。
2月17号,林伯渠带着劳军团去了南泥湾,给第三五九旅开了个军民联欢会。会上,大家给金盆湾的旅部送去了50头猪、100只羊、200只鸡,还有10打毛巾、40个礼包、200本书,以及鞋袜、手套、铅笔、夹子、日记本等好多东西。到了20号,第三五九旅办了个大阅兵,热热闹闹地迎接劳军团。林伯渠在会上一个劲儿地夸八路军和新四军,说他们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既能打胜仗,又特别有创新精神。
3月10号,三五九旅挑选了175名当天开荒超过1亩的能手,举办了一场开荒大赛。李长久等6人刷新了记录,他们每人每天能开荒3.09亩地,而李长久的成绩最棒,达到了3.67亩。
3月14号,有80多位延安文艺界的代表和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成员,一起去三五九旅进行慰问表演。《诗刊》的主编艾青、编辑部的头儿萧三,还有秧歌队的几个代表和王震,都在会上发了言。师生们还表演了他们新编排的秧歌舞《挑花篮》,舞蹈配的歌可好听了:“花篮里的花儿真香,听我唱一唱,唱起来真带劲,咱们到了南泥湾,南泥湾真是个宝地儿……”特别是那首贺敬之写的词、马可谱的曲子的《南泥湾》,一唱出来,战士们都使劲儿鼓掌。就这样,一首大家都爱听的好歌儿诞生了。
十月下旬,毛主席和任弼时、彭德怀等几位头头一起去了南泥湾,看看三五九旅在那儿种地搞生产咋样。在接下来的五六天,毛主席走访了金盆湾、九龙泉、马坊、陶宝峪这些地儿,问问战士们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他给大家打气说:“困难这家伙不是打不过,咱们一块儿上,它就得服软。”毛主席还特地讲了:“敌人想困住我们,咱们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靠双手种出自个儿吃的穿的,啥都不缺。”
11月9号,南泥湾热闹起来,三五九旅的头一回生产成果展在这儿拉开帷幕,展出了他们从1941年到1943年的劳动硕果,看得观众们连连叫好。
从11月26号到12月16号,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开了第一届劳动英雄的大聚会,一共有185位劳动英雄参加。到了11月29日,毛主席在中央专门给边区劳动英雄摆的酒席上,讲了话,题目叫《大家团结起来干》。开会那几天,还办了个生产展览,展出了边区工农兵自己做出来的6596样好东西,还有1987张讲生产过程的照片和图表。大会宣布了25个得大奖的劳动英雄,其中第三五九旅的赵占奎,在部队里的5个获奖英雄里头排第一。
今年,我们整个旅一共开垦了十万亩田地,收获了粮食一万二千石,蔬菜五百九十五万五千斤,还养了四千二百头猪。
把军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种田,一部分去打仗,两边都不耽误。
1944年5月1号,南泥湾的军人和老百姓聚在一起,宣布成立了南泥湾垦区政府。张仲瀚当上了区长,杨正斋既是区委书记,也是副区长。王震发表了讲话,题目是《南泥湾垦区政府为啥成立,还有咱们以后该咋干》。
6月6号到9号,一群来自中国和国外的记者组成参观团,去了南泥湾看看。像冈瑟·斯坦因、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这些外国记者,回去后都写了书或者文章,把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全世界,还大大夸奖了三五九旅干的漂亮事儿。
10月31号,中央党和军委做了个决定,要成立个新队伍,叫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大家都叫它南下第一支队。这个队伍由王震当司令员,王首道当政委。他们从部队里选了3800名精兵,再加上中央从南方特别挑的900多名干部,一共5000多人,他们要往南走,去打仗,还要在华南那边建个抗日根据地。
11月1号,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任弼时等同志都去参加了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延安东关机场的出征大会。看完部队展示后,毛主席说:“你们这次去南方,深入敌后,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任务既光荣又很难。路上会有不少难关,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你们得鼓足勇气,一起努力克服难关,大家一条心。要像最棒的军队那样,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和老百姓亲密无间,真心为他们服务。”9号那天,南下支队就踏上了南下的路。三五九旅留下的3000多士兵,在副旅长苏进、参谋长刘转连和政治部主任李信的带领下,继续守护陕甘宁边区,搞生产建设。
12月18号一早,三五九旅的英雄大会就拉开了序幕。大家选出了包括王寿山在内的33位劳动能手,并且还挑中了王寿山、陈敏等12人,让他们去代表大家参加边区的英雄大会。
从12月22号到1945年1月1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西北局、边区政府,还有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一块儿在延安办了第二届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大聚会,来了476位劳动模范。林伯渠给大会开了个头。到了1月10号,毛泽东在会上讲了个话,题目叫《两三年时间,咱们得把经济工作全搞懂》。他说,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三个大用处:一是能领头,二是能当骨干,三是能搭桥梁。他还特地强调,咱们的思想得跟上现在的环境,这样干起工作来才能啥都行,而且见效快。
今年,全旅总共种了26.1万亩地,收获了3.7万担粮食,还养了5924头猪。不光吃得饱、用得上,还多出了一份收成,成了全军搞大生产的标兵。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们还上交了1万担公粮,从以前的“领粮户”变成了“交粮户”,这可是部队历史上头一回不给政府添负担,反而给政府交粮食呢!
在九龙泉边上立起了一块纪念石碑
1945年5月1号,为了纪念在打仗和劳动中献出生命的英雄,三五九旅的七一九团在九龙泉那儿立了块烈士纪念碑。毛主席还给纪念碑写了字:“要心里装着人民,实实在在为大家做事,一直到干不动为止,死了都不后悔。”
6月10号,三五九旅的留守队伍因为有了新的任务,所以把南泥湾的开垦地区交给了边区政府来管理。
第二天,三五九旅的留守队伍和三五八旅的一个营合并成了南下的第二大队,刘转连当了大队长,晏福生做了政委。6月18号,这支南下的第二大队从延安启程,渡过黄河往东走,赶去前线打仗。
九月中旬时,八路军炮校接到了命令,他们从陶宝峪出发,前往东北地区。
总的来说,第三五九旅办起了好多工厂和作坊,像纺织厂、被服厂、肥皂厂都各有1个,机械厂、造纸厂、油坊、煤窑都有2个,军鞋厂和铁厂各有3个,木工厂有4个,豆腐坊多达6个,盐井7个,粉坊8个,还有其他各种加工的地方。这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撮合网配资,加杠杆买股票,股票杠杆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