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世后,皇位传给了大孙子朱允炆。然而他登基没多久,皇权就被他的叔叔夺走。尽管燕王以靖难为名发动战争,但在夺位的过程中仍然付出了相当数量的士兵生命。在这场较量里,最轻松的一战发生在他正式出动前,那时燕王带来的8000精锐尚未上场,对手就纷纷投降。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当年,燕王的骑兵一举占领了北平,建文帝见局势危急,面对潜在的权力变动并不出手抵抗,转而命令驻扎在怀来的官兵向北推进,镇压叛乱。宋忠带着三万大军匆忙应召赶来;不过这支部队实际上曾经隶属燕王朱棣,是他多年来的贴身护卫。等到朱允炆成为皇帝后,为了削弱诸侯势力,这支看似朝廷部队的护卫队被从燕王处剥离并编入官军之列。
因此要让他们上场对抗昔日的主子,宋忠始终心存疑虑:这些人真的会忠于朝廷吗?他日夜对照着各种可能,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次日,他在部队中召开会议,义正辞严地宣布:燕王朱棣起兵叛逆,理应被讨伐,而他们如今是为朝廷的正义而战。为了进一步煽动士气,他还向士兵们撒了一个谎,声称燕王把士兵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尽皆杀害,尸体塞满沟壑。
展开剩余65%果然,士气顿时被点燃,众将士纷纷握紧刀枪,准备冲锋陷阵,为家人报仇。宋忠看到这一幕,心中暗自高兴。真正对峙之时,朱棣仅带着8000精锐,而宋忠则拥有3万大军,自信心满满,仿佛胜券在握。
然而两军对峙时,宋忠手下的士兵正准备贴身作战之际,忽然发现对方的人影竟与自己熟悉的亲人越来越相像。原来,他们的亲友并未死去,都是被宋忠的谎言误导。人海中越来越多的士兵认出同袍,群情激愤地大喊揭穿谎言,倒戈投向燕军,宋忠的三万大部队瞬间像被泼散的水一样溶解在朱棣的队伍中。
眼看大势已去,宋忠仓皇逃亡,藏身城内的厕所中被朱棣的人找到。为何朱棣能如此轻易取胜?其实他在战前就热衷收集情报,善于知己知彼。正因为提前掌握了宋忠的阴谋,他将计就计:动员那些士兵的家属穿戴军装走在最前列,让谎言自我破灭。结果这场战斗几乎无血胜利,胜负已然分明。
如同《孙子兵法》所言:兵者,诡道也。单靠蛮力难以取胜,聪明的头脑往往比武器更为关键。燕王朱棣拿下这一战后,朱允炆几乎无力再提供援手,皇位自然转让给了朱棣。宋忠为自己的谎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燕王朱棣则凭借灵活多变的策略成为战场的真正胜者。
发布于:天津市撮合网配资,加杠杆买股票,股票杠杆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